2005年,王垠一篇论文被清华授予“世界级最佳论文奖”,谁知转头王垠就从清华退了学,临走之前,还写了一篇1.7万字的《清华梦的粉碎》,痛斥了一顿国内教育的弊端。
因为对国内教育,对清华这样的知名学校丧失了信心,王垠直接飞往国外继续自己的博士学业,只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,王垠先后进入两次世界知名学府读博,纷纷以退学收场,并且遭到了王垠的炮轰。
就在大家以为,王垠是为了博人眼球的时候,王垠却说自己放弃读博,转而想知名企业进发,只是不管是谷歌还是微软,都没能让王垠满意,甚至还遭到了微软的封杀。
这一次,显然王垠的毒舌彻底激怒了微软,只是接连辞职之后,如今的王垠究竟如何了,没能完成博士学业的王垠,如今又什么成就呢?
不一样的孩子
王垠出生在四川,在成为学术狂人之前,王垠就表现出了,不一样的特质。王垠的父母都是教师,从小对于王垠的教育非常的严格。
展开剩余91%不过,从很小的时候,王垠就表现出学习的天赋,因此从来不需要父母为他的学习操心。眼看着儿子这个聪明,父母一门心思想让儿子考上梦想学府——清华大学。
只是,随着王垠年纪的增长,对于父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,非常的反感。因为王垠心中有一个梦想,那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。
醉心学术的王垠,高中时期就走了另一个赛道。
别人每天五点起床学习,到了王垠这里,每天根本没心思坐在教室里学习课本知识,反而是沉迷于做实验。
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是科学家的王垠,时常进入实验室就是一天,只要没人叫他,他能一直待在实验室不出门。
只是王垠每天过得充实,父母却焦急不已。作为教师的父母很清楚,儿子醉心实验,肯定会偏科严重,说不定连大学都考不上。
担心儿子考不上清华,连一般大学都考不上,王垠父母只好想办法,试试儿子的深浅。于是王垠父母找了一份全心的高考试卷,打算探探儿子的底。
如果王垠偏科严重,考试成绩不理想,立马劝说儿子好好学习,等到考上大学继续做实验。谁知这一测试,彻底改变了王垠父母的想法。
因为这份试卷王垠考得非常的好,各科成绩都非常的优秀,按照以往清华的分数线,考上清华不成问题。
既然儿子不用努力,依旧能考上清华,父母也不再逼着儿子继续回教室读书了,直接放开了儿子的时间自由。
因为,王垠成为了异类,别人都在用功刷题的时候,王垠一心扑在物理化学实验室。
只是自信是好事,可是过分自信,并不是什么好事情。
当王垠自信的进入考场之后,以为自己随随便便就能考个好成绩,成为进入国内顶尖学府清华,只是这个自信在出成绩那天,彻底击碎了。
最终王垠以两分之差,错失了清华。最后被川大计算机系录取了!
王垠的不甘心
虽然川大也是一所不错的大学,学习的计算机专业,王垠也很感兴趣。可是高考失利,始终是王垠的心结。
因此自从进入川大开始,王垠内心一直都是不平静的,因为王垠觉得自己是人才,结果因为一次考试,错失了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学,这显然是不公平的。
除了觉得川大配不上自己,还有一点让王垠很难忍受,那就是川大毕竟距离清华差了不止一星半点,因此学校硬件设施也不够实力,没办法继续研究。
在川大的那段时间,王垠每天学得都是枯燥的课程,以及没浪费掉的实验进程。对于自视甚高的王垠来说,这种日子非常的痛苦。
为了能够到更高端的地方,继续学习做研究,王垠只能潜下心来好好学习,争取到更高学府进发。
最终王垠用过人的计算机天赋,以及优秀的成绩,拿到了清华直博的入门券。获得保送清华的资质,王垠开心不已,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离开糟糕的学术氛围了。
只是没多久,王垠就再次失望了。
到了清华之后,王垠发现清华照样是理论与实验齐头并进,而且理论课的知识学习,占比一点也不必川大少。
所以,在王垠眼中,清华和川大没什么不同,唯一不同的就是管理更加严格罢了!
被压抑的创造灵感
王垠进入清华之后,第一个目标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因为王垠知道,学术实验靠个人是不现实的,很多项目都是多人合作。
只是,王垠确定了目标之后,却发现自己这个观念并不能让大家认同。
最直观的一点就是,刚开学的时候,王垠跟很多同学都打成一片,可是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,这些同学全都会消失,谁都不知道他们藏在那个隐秘的地方,拼命的背书学习。
不得不说,清华学生内卷的程度,比川大要厉害的多,所有学子即便日常的时候,都是该吃吃该玩玩,到了考试一个比一个狠,而这些好成绩的背后,大家都有一套自学方式。
而这种行为,在纯粹的实验狂人王垠面前,就是虚伪的。因为在王垠看来,想要做课题搞实验,肯定要泡在实验室努力,而不是卷面上一百分的试卷。
毕竟理论和实操,完全是两个概念,纸上谈兵并不是王垠认可的行为。
除了不屑这些同学私下里内卷,还有一点就是王垠的过分自信,因为王垠的天赋在哪里,即便是没有划重点,王垠照样可以门门90分以上。
其实按照这个进程,王垠很快就能拿到清华博士,然后找一份很不错的工作,可是意外却发生在王垠博士最后一年。
2005年,王垠的实验没有白费。一篇学术论文,直接拿到了清华认可的“世界级最佳论文奖”。结果转头就提交了退学申请。
第一个从清华退学的博士
在清华期间,能够写出优质的论文,在王垠看来只是小事一桩。早在博士毕业的前一年,王垠就已经修满了学分。为了不浪费时间,王垠打算再修一门法语打发时间。
在王垠看来,学生好学老师肯定不会拒绝,结果到了王垠这里,却被导师拒绝了。这个结果,让一向骄傲的王垠很是失望和愤怒。
感觉自己被导师故意针对了,感觉导师是在扼杀自己的创造力。在王垠看来,排在世界一百强的顶级学府,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环境。
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热爱的研究方向努力,不用受到任何的限制。可是现实却是,自己的任何想法,都需要导师的个人评定,一旦你的想法不被导师认可,那么,只能无奈放弃。
想明白这一点之后,王垠每天的过得很痛苦,这种感兴趣的东西,无法得到认可,这种感觉谁都不会开心。
不过,这件事只是导火索,最让王垠崩溃的则是,导师让王垠写一个专利。
在王垠的理解中,专利这种东西,肯定是了解的人,写精髓就可以了,谁知导师看完之后很不满意,要求王垠想小学生写作文一样,每一个思维步骤全都写下来。
又臭又长的思维过程,很多都被删除掉的内容,居然还要写出来,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,王垠根本写不下去。
在王垠看来这种明显被摒弃的东西,还要写出来证明自己有多用功,完全就是面子工程,跟自己的学术思维根本不一致,越是想,王垠越是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就完了。
于是,忍受不了的王垠,直接洋洋洒洒写了1.7万字的文章——《清华梦的粉碎》。字里行间都在控诉国内教育制度的不公平,以及对于自己思维才华的压制。
文章发布之后,王垠直接从清华退学,成了史上第一个从清华退学的博士生。
接连退学
离开清华之后的王垠,也感觉到国内的教育体制,可能并不适合自己,于是王垠决定到国外寻求真正的学术氛围。
得知王垠要休学,所有人都不看好,毕竟清华这样的知名学府,能够博士毕业,前途肯定一片光明,在临近毕业之前放弃,实在是可惜。
不少人觉得,既然已经快毕业了,等到毕业之后,想要如何实现个人价值,都不是难事,何必如此的冒进呢?
只是这些声音,王垠通通听不进去。离开清华之后,王垠紧接着考上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读博。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,是王垠听说,这所大学的学术氛围,一直是自由和灵活的。
只是,王垠幻想的自由和灵活,终究还是要失望了!
在康奈尔两年时间,王垠再次退学了,直言不喜欢这里,不愿意继续待在这里了!不例外,离开之前,王垠再次对康奈尔大学品头论足了一番。
随后,王垠又转到了印第安纳伯明顿分校攻读博士,只是这所世界级高校,依旧不是王垠的菜,2012年,王垠再次退学。
一连三连退的王垠,在学术圈彻底火了,跟王垠一起火的还是,王垠的最终宣誓:跟博士学位说永别。
经历三连退之后,王垠向全世界全部,自己放弃读博士了。
不顺利的求职经历
对读博失望的王垠,终于打算走出学习氛围,有着天赋和才华的王垠,收到了不少知名企业的邀约,考虑再三之后,王垠选择了进入谷歌工作。
当时,王垠想法很简单,在谷歌做出一番成绩,让那些学校后悔。抱着这个目标,在实习阶段,王垠就做出了一番成绩,连负责人都夸王垠,是二十年来最优秀的实习生。
不过,王垠很显然不懂得谦虚,在别人说起这件事的时候,王垠只是说:这个项目没有耗费我太多时间,但谷歌的人实力达不到这个水平,让他们捡了大便宜,谷歌给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看。
而这件事,足以看出,王垠很是瞧不起自己的同事,最终因为跟领导意见不合,最后不欢而散了!
不过,不解气的王垠,很是痛骂了谷歌浪费自己的时间,还扬言如果谷歌不改革,将葬送更多的人才。
离开谷歌之后,王垠又被微软看中,只是这一次,再次因为看不惯公司的各种章程,离开了这个超级大公司。
同样的这次,王垠骂的更狠,直接喊话微软:倒闭是迟早的事情。
显然,王垠这么说,微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。微软一气之下,直接对王垠下了封杀令,直言再也不会雇佣王垠。
接二连三的退休辞职,这个打击无疑是巨大的,因此,王垠在离开美国之前,就很是感情的说:无论中国美国,没有一家公司值得我付出努力为他们工作。
王垠之所以这么说,其实跟微软有分不开的关系,因为微软的封杀,很多仰仗微软鼻息的公司,不得不一视同仁的,不能录用王垠。
很显然,得罪了大半IT行业的王垠,就业环境不容乐观。
因此回国之后,王垠最后一次露面,则表示将建立一个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机构,虽然这个想法,很多人表示观望,可是不少人都期待王垠再次震撼世界。
发布于:天津市